3 月3日,周二。港股開市急挫,萬二點心理關口爆發攻防戰,午後回穩,恒指收報12033點,跌283點或2.3%。國指收報6617點,升35點或 0.5%。滙控(005)勁跌,收報46.25元,跌10.7元或19%,大市主要由幾隻中資重磅股支撑,但外圍因素欠佳,市場壓力短期難以消除。

3月期指收報11921點,跌172點,低水112點;4月期指收報11892點,同樣跌172點,低水141點。

內地股市低收,一眾重磅股反彈乏力。上證綜合指數收報2071點,跌22點或1%;滬深300指數收報2142點,下挫22點,跌幅同樣是1%。
博士生有罪?

滙控供股計劃「明朗化」後,股價並未如一些評論員所期望般回穩,復牌後隨外圍一瀉如注,收市跌近二成。本報頭版頭條大字標題「毒瘤」未清,大笨象恐有第二輪供股,連日期金額也告訴了大家:估計最快今年第四季再籌100億美元!

今天回公司前,在電視上看見滙豐前亞太區主席艾爾敦接受記者訪問,坦承滙控管理層為了高速發展美國業務,錯信一班「博士生」,任由滙豐融資亂搞一通。這句話令老畢想到,「亞洲股神」李兆基口中作風穩健的滙控,在進軍花旗國後策略大變,趕上了商業銀行「變身」高盛的快車,把股東資金押在高風險業務上。然而,世上並無「焗賭」之事,與其把責任推卸在滙融「博士生」身上,還不如直認滙豐一眾大班抵受不住巨利引誘。

滙控宣布集資後,另一金融巨企AIG 隨即公布去年第四季業績,一如市場所料,勁蝕617億美元(4813億港元),果真「日蝕52億」有多。老畢曾問,以這樣的速度燒銀紙,政府點救?言猶在耳,華府即第三度向AIG注資,承諾最多投入300億美元。連同這筆新資金,華府已合共動用1500億美元拯救AIG,不多不少,剛好抵銷集團過去五季千多億美元的虧損。

由此可見,AIG日蝕50億也好、500億也罷,美國政府都會不惜一切為它填氹,理由是華府不會容許雷曼事件再次發生。AIG發行和擔保的衍生工具一旦失去AAA評級,勢必觸發違約風潮,金融體系難免再度失控,拖垮市場。

雷曼去年9月申請破產時,資產、負債分別為6390億美元和6130億美元,成為世界企業史上最大宗倒閉事件。雷曼之前,美國最嚴重的投資銀行破產要追溯至 1990年、垃圾債券大王米爾根(Mike Milken)在位時的德崇證券(Drexel Burham Lambert)。德崇步入末路時,資產、負債分別為36億美元和30億美元,約相當於今天的58億美元和49億美元,不過是雷曼的一個零頭而已。

從這兩家投行破產時資產負債規模的差別可見,金融機構過去二十年擴張是如何急劇、利用槓桿谷大資產規模是如何瘋狂。主圖顯示,美國總債務(個人、企業、金融機構、政府)相對GDP比率,去年底達到358.2%,比大蕭條前後(接近300%)猶有過之。

美國消費者正在努力減債,儲蓄率由谷底回升,今年1月重上5%水平【圖二】;資產市場「去槓桿化」也在加速,好些新興股市的估值差不多已重返97/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水平,顯示當環球風聲鶴唳,資金最先撤離的是新興市場;至於美股,道指雖已跌穿七千點,但離熊市底部通常會出現的估值水平仍遠。

「兩會」在北京開幕,氣氛平常、平靜,大家最關注的仍是經濟問題。不過,緊張的「2008北京奧運年」過後,迎來的是「2009政治敏感年」——建國六十周年、解放西藏五十周年、六四二十周年、法輪功上京十周年,國內稱之為「6521年」。每一個時刻都是敏感的,面對不景氣下民工大量失業,長、珠三角企業經營艱難,隨時鬧出風波。

要好好解決問題,當務之急是防止失業惡化。看來看去,唯有盡快開發農村經濟這片腹地,讓民工重返家園後有工開有飯食、大學畢業生下鄉有着落,問題才有紓緩的希望。農村經濟搞得好,更多人享受到收入增長,內需市場才能啟動,估計中央必會看重農村。

大學生有什麼好出路?說起來你未必信:賣豬肉。

對,賣豬肉未來一定好過賣債券。較早前電視新聞報道,廣州一家食品公司出10萬元年薪聘請大學生,入職後要做零售工作,吸收第一線服務經驗,包括做「豬肉佬」。當然,今時今日的服務態度除了要有禮貌、有知識之外,更加要有企業精神,豬肉生意原來當時得令。

賣豬肉勝過賣債券

2006 年,當熱錢仍然橫流時,石油價格被炒高,「生物燃料」大為吃香,廠商需要大量玉米提煉乙醇,玉米價格由每蒲式耳2美元暴漲至8美元,養豬業大受打擊,因為養肥一隻豬要150美元成本,但吃玉米的豬,身價原來不及米矜貴,賣出去只值100美元,於是美國豬農大力減產,同時賣出去的豬許多都「唔夠秤」,因為要慳玉米;影響之下,市場一度出現混亂。不過,好在問題很快就解決了,因為市場忽然多了一個大買家:中國。

去年,中國進口豬肉數量,自1月至10月大升近五倍,大家應該都記得當時買貴豬肉的情況,原來除了內地生活水平提高,吃肉增加之外,亦因為國內爆發「藍耳病」,導致豬肉失收。

此事揭發了內地養殖豬隻生產程序的流弊;之後再爆發三聚氰胺奶粉事件,內地食品安全問題引起舉世關注。這同時帶出開發農村經濟的切入點,創辦網易的「IT 人」丁磊,最近就宣布兼營養豬業。他表示,隨着中產消費者增加,市場對優質、綠色安全食品需求殷切,計劃以資訊化、智能化、網絡化加以改善,用網易品牌出售「令人吃得安心」的豬肉。

雖然未知丁磊如何落實大計,但把豬的飼料、養殖、加工、物流等價值鏈,加入新科技的管理概念,的確可以創出一個「農業新經濟」,養豬可說是一個試點,農村還有更多可待發揮的空間,正需要無數有知識、有企業精神的大學生去開拓。

關於豬肉,老畢最近留意到,美國期貨市場人士相信,隨着豬農減產,低迷了很久的豬肉期貨價格短期內有機會大幅反彈。

在本港,過去市場追捧過內需股,其中豬肉食品公司中國雨潤(1068)知名度頗高。與美國相比,內地有更多「豬肉」概念股,如在美國納斯特上市的眾品食業(冰鮮肉),其他還有養豬、加工一條龍的新希望集團,以及主要從事養豬的裕豐股份和順鑫農業等。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