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老婆的投資策略有一個明顯的分別:老婆以資本增值為重,我卻以收入為依歸。兩種策略各有所長,我不能一概而論。

這絕對和年齡有關。實不相暪,我比老婆大一輩以上,其間社會環境有巨大的變遷。我們兩個都在艱難的環境下成長:Jenny在香港長大,這個大都會的競爭激烈;而我則在二戰之前的英國郊區出生,飯食是由政府分配的,有時候連吃的也沒有。

我們育有四個孩子。以前我曾過着奢華安逸的生活,而老婆卻把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帶到我身上。家庭的責任落在我身上,因為我的賺錢能力比較高嘛。至於老婆呢,還是留在家裏照顧子女好了。

以我今天的年紀,我希望可以為Jenny留下一份高收入的資產。只要收入穩定,我不介意資產價格的高低。很多投資顧問都建議人們買入政府債券;但經歷過二戰之後,我不再認同這個建議。那時政府為「戰爭債券」(War Loan)支付3.5%的利息;可是通脹高企令價格跌至原價的三成左右,這就是借錢給政府的下場。

我擔心的是通脹會捲土重來,損害購買力。我希望奧巴馬能創造經濟奇蹟,不斷注資救市卻又不會造成通脹- 可是現實生活會有這種奇蹟嗎?

對通脹的恐懼,是我對股票情有獨鍾的原因;這絕對是經驗之談。

我擔心的是,投資組合的收入減少,到了我離開之後Jenny就麻煩了。我向她保證過,我的離開不會令她的生活陷入困難;但要是股市繼續下跌,我的承諾就可能要落空了。直到目前為止,這個承諾仍能站得住。

這令我原來的投資策略出現了變數。匯控(5)決定削減派息,而我卻對股息收入有百份之百的依賴;宏利(945)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,因為將來的股息隨時會受影響;還有在美國的投資。這兩隻組合裏的核心持股,堂堂大藍籌,竟然淪落至此。

我常以為,股價只是暫時的,是投資者應該利用的工具,而不應該被股價主宰,所以投資者不應該太過着重股價。所以當老婆說股市大跌,我們應該節衣縮食云云,我並不太擔心。她所關心的,是股市對組合的估值,她對股息並不着重。

原來股價會對公司的運作產生影響(尤其是銀行)。匯控供股的原因,是不是因為投資銀行分析員看淡所致?這個問題,永遠都沒有答案,但他們對股市的影響,卻是實實在在的。
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