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錯,供股權的本質是同認股證相同,是一種認股的權益。認股證向來相比正股是有溢價,現時市場上不少人認為匯豐的供股權應有溢價,我則向來傾向於正價折讓。
認股權益究竟是溢價還是折讓,是由三個因素互動而成﹕
1. 正股與認股的價格比。因為認股權提供了槓桿,因此它理應出現溢價。槓桿越大,溢價越高。如果匯豐的供股價是5元,甚至是1元,或者是,現時它的正股價是一百元,我可以肯定,它一定有極高的溢價。但當我執筆為上文之時,它的股價是四十多元,現在則是三十多元,因此它的「升水值」便大大的減少了。
2. 市場權益。現時在市場發售的認股證,當時間期滿時,會立刻以市場價結算。在這情況下,股民並沒損失時間值。但供股時則發以新股,由付款的一刻到獲得股票,中間相隔大約一星期,而在這一星期當中,假如股價大跌,由於股民的新股尚未到手,因此不能沽出。由於供股權吃了這個虧,於是便出現了折讓。
究竟供股權相比正股的價格是溢價還是折讓,就是決定於上述兩大因素的互動。至於第三種因素,則是我寫本文的目的,因我已盡量少寫現實性的文章,如果真寫,也必須該文能導出某條理論,而這條理論則能編入書本。換言之,我寫的網文大都是出版書籍前的思考筆記,是不成熟的作品。在資本主義社會,當然是肯付錢的人才能獲得最好的東西。
3. 大家都知道,認股證是有時限的,它的溢價是取決於其時限。我注意到的一個有趣現象是,它的時限與溢價並非平均分配在每一天,而是集中在「末日時刻」,急速燃燒。因此,當認股證初發行時,它的溢價損耗十分少,越到最後,其溢價消失得越快。這一點,我不知有沒有人說過,因為我完全是憑自己思考出來的。但這一點並不希奇,應該是不難想出來的。我的偉大發明在於我拿手的比喻﹕這好比一個年輕人,因為他有大把的時間,因此其時間值並不值錢,人們可以用很便宜的成本,就能購買他的時間。但一個老人,則認為時間十分寶貴,願意付出高價來購買生命。例如說,一個只有三個月壽命的癌症病人,給他多一個月的性命,他可能願意付出整副身家。這就是為何不少人在死前傾家蕩產來為自己治病,但在年輕時則又煙又酒,燃燒生命。人類和認股證一樣,其溢價的損耗的最高速度放在最後,因此,凡是認股權益,在最後的階段的燃燒速度最快,而當供股權的生命只有幾天時,它的溢價也就不可能高。
Iphone/PDA版: http://istock.blogspot.com/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0 comments
發佈留言